We hosted the wetland symposium at the 12th international ecology conference

2017/8/31

       8月21日,第十二届国际生态学大会(INTECOL 2017 Beijing)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变化环境中的生态学与生态文明”。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国际生态学会主席Shona Myers、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等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呼吁生态学工作者关注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共同促进生态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刘世荣主持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有绪、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国际生态学会副主席、大会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Alan Covich教授等出席会议。

blob.png

第十二届国际生态学大会开幕式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作为组织单位和参展商参与大会活动,向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展示我院服务产品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凭借在湿地修复与水环境治理方面丰富的经验和影响力,我院主办了国际生态学大会8月21日—22日“湿地: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和流域治理(Wes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Catchment Management)”的专题分会。

blob.png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展位

安树青院长主持了分会场,并作了淮河流域水生态净化与生态修复的主旨报告,介绍了针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构造湿地生态河道强化净化技术、多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耦联技术、近自然人工滩地-土壤侧渗联合净化技术、近自然河道污染生态削减技术等生态修复技术,在该流域生态水系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中收获的成效和经验。

在我院主办的2天分会场活动期间,共有12位分别来自南京大学、长江大学、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厦门大学、重庆胶东大学、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铁汉科技等学术科研及机构代表和专家参与。专家和代表们针对植物在生态修复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湿地污水处理性能、湿地生态修复效果与应用、微生物的生态修复能力研究、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环境DNA技术在水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等多个研究领域和方向作了专题学术报告。参会人员就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湿地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blob.png  blob.png

安树青院长主持分会场并做主旨报告

安树青教授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淮河流域的生态水净化和修复

blob.png

Nasreen   Jeelani (南京大学)

菖蒲在复合污染土壤中的植物修复潜力

blob.png

高绣纺 (长江大学)

浅水池塘和湿地在水生态修复和农业中的应用


blob.png

郑娇娇(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

无机氮源在不同生境中对Euglena Mutabilis Schmitz 种群增长的影响

blob.png

宋思远(南京大学)

大规模湿地处理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处理性能

  blob.png

姚华明(长江大学)

水芹菜对污水处理和资源利用的效果研究

 

 blob.png

张莉(铁汉科技)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经验分享

blob.png

 蔡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利用环境DNA技术来描述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征

blob.png

田园(厦门大学)

Kandeliaobovata幼苗对虾塘污泥的生态生理学和营养学的响应 

 

国际生态学大会由国际生态学会于1967年创办,每4年举办一次,是全球生态学领域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强的学术会议。本次大会为期5天,报到总人数超过2500人。围绕生态系统服务和管理,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城市化和区域环境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化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生态系统健康等12个主题开展74个专题分会。共有来自国内外的30家公司企业、期刊出版社和社会团体,进行了产品展示和多种宣传活动。大会还通过了“北京宣言”。旨在促进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合作,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