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
2024年9月28日,“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筹)成立大会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讨会在常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出席大会。此次大会由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主办,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承办,旨在通过多方交流来推进联盟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与运作机制,提升联盟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咨询服务、信息共享交流等方面的执行力与公信力。
大会会场
此次联盟成立大会由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永海先生主持。
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有关同志宣读了联盟成立的批复文件,并对联盟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坚持需求导向,明确自身定位,整合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和市场等多方资源,共同为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贡献力量。二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生态产品认证标准的制定和认证程序的规范化,切实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三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和规范联盟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归口管理单位、牵头单位和秘书处的职责。四是通过联盟建立起以标准为引领、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平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中心有关同志还表示,希望联盟秉持“先易后难、先行先试”的原则,依托自身优势,围绕以下三方面积极推动生态产品认证体系的构建:一是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及认证工作的研究智库。邀请院士团队、行业专家和知名学者加入联盟,在科研力量的支持下,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探索认证机制创新,促进国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成为完善生态产品认证标准体系的参谋助手。标准是认证工作的基石。联盟应在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参与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标准草案,为认证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三是搭建生态产品认证领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平台。联盟成员涵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态企业、认证机构等。在建立国家统一推动的认证体系过程中,应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探索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相信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中心的领导和管理下,联盟必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力量。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院长 安树青
“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筹备情况汇报: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院长、筹备组代表安树青先生就联盟筹建情况进行汇报,详细介绍了联盟成立背景、组织架构、筹建过程、工作进度及未来展望。自2024年4月,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正式批准筹建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以来,联盟积极深化“政产学研用”联动,目前已吸纳来自全国的140余家优质成员单位。安树青先生表示联盟将继续联动社会各界,持续推动自筹研发项目的开展,推动生态产品认证体系的建立,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健全,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积极对标国际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构建起加完善、高效、前沿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
审议联盟章程及理事会成员名单:
大会审议通过了《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章程》,选举产生了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在随后召开的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上审议通过了理事会组织架构,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森防指专职副总指挥马广仁先生担任理事长,聘任了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第一届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先生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了第一届秘书处,由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院长安树青先生担任秘书长。
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森防指专职副总指挥 马广仁:
联盟新当选理事长马广仁先生为大会致辞发言,并就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措施等方面,与大家进行深入交流。马广仁理事长表示,生态产品认证、销售等作为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关乎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更关乎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联盟应联合各级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和评价方法、推动生态产品认证结果的互认和互通、加强生态产品认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生态产品认证人才,从而提高生态产品认证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相信在理事长的带领下,联盟一定能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前沿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联盟理事长讲话
颁发专家委员会代表聘书:
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经过第一届理事会审议通过,联盟特聘请了一批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具有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的专家担任专家委员会成员。
理事长马广仁先生为专家委员会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先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先生颁发聘书。
颁发聘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世荣:
刘世荣院士深刻阐述了生态产品认证及价值实现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强调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需探索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立相关体制机制,为联盟指明了未来探索的方向和路径。
刘世荣院士讲话
“一起碳中和”小程序发布:
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在会前测算了会议的碳排放指标,会上王永海主任宣布:“‘一起碳中和’小程序正式发布,并呼吁各位嘉宾共同实现‘零碳排放’。”
大会期间,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本次大会超额实现了碳中和,真正做到“活动零碳排放”。这次“零碳会议”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通过“一起碳中和”小程序,将绿色低碳意识根植于心,从自身做起,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和“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
“一起碳中和”小程序发布
“一起碳中和”证书
生态产品展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阳志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讨会: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讨会由联盟新当选秘书长安树青先生主持。研讨会上,各位专家依次进行学术分享,交流内容丰富全面,大会现场氛围热烈而浓厚。
欧阳志云院士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应用》报告中,分析了生态产品、生态资产及生态系统核算的应用;并以丽水为例,展示了其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价值实现模式和机制方面的突破,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GEP和GDP双增长,GEP转化率超40%,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示范。中国索道协会监事长甄正义则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背景下生态旅游产业形势与发展》报告中,探讨了生态旅游的背景、发展及实现路径,强调生态旅游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及满足市场需求中的重要性,实现了经济与生态价值的融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原司长崔钢在《标准化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讲座中,提出应通过团体标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落地,构建创新生态圈,提升标准制定能力。中标合信(北京)认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小锋在《国际生态产品认证制度浅析》报告中,分享了各国生态产品认证制度,指明了认证工作的方向。丽水市绿化与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何小勇则分享了丽水作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的经验,介绍了其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实践成果。
最后,安树青院长宣布:“联盟将围绕生态产品认证的理论研究、标准编研及实践等,征集自筹研发项目,出版论文专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讨会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及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考察:
下午,与会嘉宾前往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秘书处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及典型生态湿地(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南湖省级湿地公园)开展生态保护恢复相关考察。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及典型湿地生态考察
此次,“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筹)成立大会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学术研讨会在各位专家领导、各大成员单位的支持下取得圆满成功。会议中确定联盟组织管理体系与运作机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促进生态产品认证理论研究和试点项目实践,初步搭建出行业组织与政府、企业沟通桥梁,为推动质量强国战略、助力乡村振兴、发挥生态产品价值贡献力量。未来,联盟将积极履行桥梁的职责,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添砖加瓦!
参会代表寄语: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劼先生表示:“在当前我国着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时刻,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的成立正当其时。联盟应聚焦于从认证的角度推动生态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形成生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从经济驱动的角度保障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宁夏大学教授李国旗先生表示:“生态产品认证是一个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它能够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搭建信任的桥梁,保障生态系统物质生产和循环的畅通,助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的成立,必将有力地推动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生态价值评测中心部长王志强先生表示:“生态产品认证是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也是践行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抓手,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的成立,将有效促进生态产品认证理论研究和试点项目实践,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将积极参与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的各项活动,发挥认证领域“国字号”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深化与各方合作,为全国统一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江门市鹏中皇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育银先生表示:“生态产品认证事业大有可为!为社会和企业创造良好的信任桥梁!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的确认服务,也促使企业严格遵守生态文明理念来生产产品!”
广东星火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建培先生表示:“生态产品认证国家创新联盟的成立,将为生态旅游产品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生态产品的竞争力和公信力。通过认证,可以确保旅游产品符合生态环保要求,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增强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此外,认证过程也可以促进旅游企业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整个生态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